教学科研

THIS NAME

本科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 >> 本科教学 >> 正文

陈延松团队赴皖西开展大别山生态站监测工作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10:44    编辑:黄文婷  核稿:陈金武  终审: 马喆 点击数:

近期,陈延松教授带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数人,先后多次前往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的金寨县和霍山县开展大别山(森林)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的植物群落年度监测工作。金寨县和霍山县具备复杂的地形地貌(山地、丘陵等)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生境类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山区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种类多样。

大别山站的植物群落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生态工作,其核心意义在于为理解和守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与动态窗口。

首先,它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书预警机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与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数量及变化趋势,能高度敏感且综合地反映水、土、气等环境要素的长期影响。当敏感物种衰退或耐污物种扩张时,就如同生态系统发出了明确的健康警报,为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提供了最直观的靶向。

其次,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档案库基石 植物群落是绝大多数陆地生物的栖息地与食物来源。通过持续监测,能够精确掌握区域内物种的消长动态、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从而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栖息地质量提供核心数据支撑,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关键实践。

再者,它是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尺 健康的植物群落直接关系到其提供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碳汇固存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监测工作通过量化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指标,科学评估这些关乎人类福祉的自然资本存量与变化,为生态效益核算提供基础。

最后,它是环境变化响应的记录仪与决策支持的智慧库 长期的监测数据构成了宝贵的生态本底资料,能够清晰揭示植物群落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性人类活动干扰。这些趋势性分析是预测未来生态演变、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评估重大工程生态影响和指导生态修复工程的坚实基石。

因此,这项工作远不止于“数植物”,它是一项集诊断、预警、评估与预测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活动,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于实处、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宏观决策的核心技术保障。

此次陈延松教授团队共承担了2个大样地和24个小样地的监测工作,历时约1年,包括样地踏勘、测绘埋桩和数据监测等工作,共调查20 m * 20 m植物群落样方172个,累积工作量约300人天。经统计,金寨县记录木本植物84科161属317种(含种下单元),记录数据10251条;霍山县记录木本植物78科146属260种(含种下单元),记录数据10302条。